A
A
A
4/12/2019
7招趕走大肚腩

很多城市人食無定時,又經常出外飲食。這種生活習慣導致很大機會有大肚腩而令到內臟脂肪積聚。 如果女士腰圍超過果超過80厘米,男性腰圍超過90厘米便屬於「中央肥胖」。腰圍的增加更會令到「代謝症候群」機率亦隨即增加 。

 

 

除了量度腰圍判斷自己有沒有「中央肥胖」,亦可以使用TANITA 體組成磅測量自己的內臟脂肪指數,當指數為10或以上,代表內臟脂肪過多,會提升「肥胖綜合症」風險。定期測量內臟脂肪、體脂率、肌肉量等體組成數據有助了解身體健康狀況及變化,從而更有效地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,管理自身的健康,詳細請瀏覽: http://bit.ly/2Rjp876

 

 

什麼是內臟脂肪?

內臟脂肪是一種圍繞著人體器官的脂肪。如果內臟脂肪過高會引起炎症並增加患上慢性病的風險 。體內內臟脂肪與胰島素阻抗、第二型糖尿病和中風及心臟病的風險增加有莫大關係。

內臟脂肪積聚過多會很容易導致有「三高」:高血壓、高膽固醇及糖尿病(高血糖)等問題。 根據衛生署資料顯示香港有過半人出現最少一項「三高」症狀 (1)!

 

要踢走內臟脂肪,要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

  1.     選擇少油烹調法,如炆、焗、蒸、灼、燴等。避免炸、炒、紅燒等多油的煮法。
  2.     避免含高脂肪的食物,如排骨、燒肉、雞翼、魚皮、豬腳、即食麵、油麵、椰汁、白汁。注意皮、骨、腩位置。
  3.     選擇湯水時,避免選用骨湯及忌廉湯,並且要隔油。
  4.     以蔬菜為主,多吃高纖維食物,如豆類、菇類、時菜、瓜類等。
  5.     避免用芡汁撈飯。
  6.     盡量選用糖份及脂肪低的飲品。如,健怡可樂、清茶、花茶等。
  7.     外出的餐廳總比家庭煮的小菜多脂肪,盡量減少出外飲食。

 

資料來源 

  1. 衞生署《二零一四至二零一五年度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》

 

周靖雯Macy 是一位美國註冊營養師並擁有香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。她曾於醫院、復康中心及安老院舍任職,為不同背景的病人提供營養治療。現為Blue Mesa Health 和香港中文大學計劃擔任顧問。Macy 亦是中卓醫務團隊之一,為客戶提供一對一營養指導。